信息技术: 让智能养老走进生活
2016-11-04 00:00:00来源: 人民政协网
收藏(0) 赞(0)

      智能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智能化地开展养老服务。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比如传感网、移动通讯、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


      十年前,一个名叫“玛丽修女”的机器人开始在英国圣玛丽医院里巡视病房,她自带的视频技术,能让千里之外的医生与病床上的病人交流从而代替医生例行查房。医生坐在办公室,像开遥控车一样,用键盘控制机器人,一个病床一个病床地巡视。


      十年后的今天,“玛丽修女”已经升级到可以用随身加载的电子设备为病人把脉、量血压、量体温、听心率,并能把这些基本检查数据传送给身在任何一个地方的医生。


      那么,未来呢?是否会出现性能更为全面、服务更加人性化的“超级玛丽”?这样的“超级玛丽”能否从病房走到养老公寓、养老社区,甚至普及到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高端技术催生“智能养老”


      据福布斯预测,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到2020年,全球信息技术市场年产值将达到20万亿美元。全球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将是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就像当年电力技术的发展一样。我国信息产业2006年就以年产值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成果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年仍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人类现阶段已全面迈进电子信息时代,对电子信息产品的依赖程度,就像依赖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成为世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可喜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率先推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养老”。


      在日本,出现了用电子宠物“监护”老人和建造“智能医院”的做法。


      松下电器公司推出了面向老年人、可作为通信支援系统终端使用的宠物机器人“泰迪”。通过电话线路等可以将泰迪与外部支援中心连接起来,观察独居老人的生活,对其安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护。泰迪内置“多情景对话处理”功能,可与老人进行连续性对话,还能做出可爱的动作。


      由松下电器公司建造的“诚信香里园”养老院更是一家现代化的养老院。这里的地板是防滑且具有缓冲力的特制地板。床边的墙上有个“失禁感应器”,如果老人失禁尿湿了褥单,它就会发出通知。床脚处安装有“离床感应器”,能让工作人员在老人不慎从床上跌落时迅速察觉并及时赶来。洗手间里的高科技含量是最多的,全部设施由电脑控制。马桶圈的放下、抬起以及方便前后的冲水,都是自动感应式的,马桶两侧还有可以自由收放的扶手,使用轮椅的老人也能不太费力地坐下。马桶上方有呼叫用的绳圈,如果老人感到不适或无法站起,就可拉动此绳圈呼叫工作人员。此外,为能及时发现老人突发不测,洗手间的天花板上还装有“动作探知感应设施”,如果老人在洗手间内30分钟没有动静,感应装置就会马上通知工作人员。浴室里还有专为坐轮椅的老人设计的电动入浴设施。


      众所周知,美国80%以上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养老,不愿被送到养老机构。但是,如果老人独居家中,又患有慢性病,如何让老人安全舒适地生活且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呢?


      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全新监测系统帮了老人们的大忙。


      这种被命名为GrandCare的全新监测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异常时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通过电视界面,家人可以给老人发送短消息、天气预报、幽默笑话甚至温馨的家庭相片。


      瑞典、丹麦、芬兰等国,电子技术也已广泛应用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养老产业各个领域,实现了养老形式从“事业化”向“产业化”、养老设施从“硬件化”向“软件化”、养老服务从“传统化”向“科学化”的战略转型。


      “智能养老”前景无限


      智能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智能化地开展养老服务。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比如传感网、移动通讯、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


      “以信息传感设备为基础开发智能公寓、智能病房、智能机器人,在养老产业链上深度嵌入电子信息尖端科技,把物联网概念应用于实体经济实践中,体现信息技术为民生服务的最高层次。”这是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更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期盼。


      比如,智能养老公寓就是以物联网概念为理论导向,以老人居住单元为设计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老人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让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都能实现基本生活自理的居住环境。智能养老公寓因为不但适合于机构养老,同样适应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院养老,因而,其产业规模和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目前,我国多家物联网技术研发企业在智能公寓研发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智能家居”“智能病房”已有中国企业正在申请专利。在未来5年,中国智能养老公寓的建设和机构、社区、家庭养老单元的智能化改造,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至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5亿,每年的需求都将超过未来5年的总需求。庞大的市场前景,将使物联网产业群得到空前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养老产业处于雏形期的中国,“智能养老”等同一张白纸。但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可以借物联网技术成熟期的天时地利,把“智能养老”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有内涵。


      养老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决定养老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快速进程,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所以,信息技术不但在养老产业中大有发展空间,而且是有助于养老产业率先奔向“智慧星球”的隐形翅膀。在人类日益依赖高科技产品的电子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必将全方位嵌入养老产业,在更加汹涌的“银华浪潮”袭来之前,打造出一艘以养老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的诺亚方舟,化人口老龄化之阻力为新型产业之动力,从而实现“养老”第三产业与“信息技术”第四产业完美结合、双轮驱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智能养老”值得期待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其中,中国高龄老人人口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1亿;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年人以及失能老年人口均在持续增加。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同时,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去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给出的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养老床位数50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5张。而按照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通常为40至50张。若以此判断,中国养老床位还空缺接近一半,且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而增加。


      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对我国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新考验,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的现象日益加剧。因此,依靠科技力量,全面推进智能化养老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面对中国传统养老产业所面临的诸多阻碍,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通过智能化技术减少养老服务对人力的需求,提高养老服务效率,降低养老服务成本,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得到、享受得起智能养老,是全面改变传统养老困境的突破口与转折点。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指出,智能化养老的发展首先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多种需要的管理运营模式。由于我国智能化养老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要稳扎稳打,做好基础研究,规范行业标准;此外,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人才培训,建立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运营服务队伍。推进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社会参与、规范建设、科学管理、抱团发展的方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相对于传统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在安全性、独立性和与外界沟通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智能社区医疗服务与远程医疗监护是智能养老的必然趋势和理想途径。智能养老体系还可引导医疗、家政、物流、信息服务等多种领域的服务机构加入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跨进,具有潜在、巨大的经济市场。


      国务院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清晰地设计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提出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以社区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便民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发挥社区综合性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养老,值得期待!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