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余居民一半都是“老外”,上海这个涉外社区怎样做好疫情防控?
2020-03-02 11:10:08来源: 上海民政
收藏(0) 赞(0)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居民区:3.3万常住居民中,境外人士有1.65万人,并且来自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这样一个每两个居民中就有一位境外人士的社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的流畅、处置办法的高效、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社区治理的积累,都面临着考验。


  “一二三四”让中外居民都“明明白白”


  王力负责值守的古北国际花园境外人士约750余人,占小区居民总数的1/3,其中日韩人士超过半数,因此会中英韩三国语言的王力,就担负起为这里的外籍居民讲解回沪登记流程、居家观察要求、介绍居民区服务的重任。


  “其实流程不复杂,用‘一二三四’就能概括。”


  ■ “一测”即无论居民还是访客,进入小区都要测量手腕体温。


  ■ “二看”即查看小区出入证或“随申码”。


  ■ “三问”指的是“从哪里来、是否来自重点地区、身体状况如何”这三项“灵魂叩问”。


  ■ “四登记”自然是指回沪人员主动向小区物业或荣华居委会进行登记。


  不过,涉外居民区,语言沟通是社区工作的“第一要务”。在疫情特殊时期,防疫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达,更关乎防疫举措是否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荣华居民区在“四”这个数字上再进行了“深加工”,借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的经验做法,将社区里每一项涉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的疫情举措、政策都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发布。


  王力的工作桌面前摆放了一排蓝色的小卡片,每一张卡片均由一面中文告示和一面外文告示组成。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介绍,这是疫情期间居民区新制作的“融情卡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需要主动配合登记、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观察,并附上了小区物业和居委会的电话。


  “相比挨家挨户上门,提供一张小卡片让居民带回家贴在冰箱上,或者一家人传阅一下,比面对面告知或是微信通知更容易让人记住,大家进入小区时抽取自己熟悉的语言就行。”


荣华居民区每栋居民楼内都张贴了多语种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


  在古北国际花园11号居民楼,走道墙上张贴的的一组语言各异的告知单也显示出国际社区的特色。“这四张是街道对回沪人员信息登记的告知书,下面这些是新冠肺炎的预防告知,这些都是四种语言。”荣华居民区新上任的党总支书记秦怡雯介绍,由于整个居民区日韩人士占比达45%,一些专业的政策和措施如果仅用英文解释,存在中译英再英译日/韩两道关卡,容易有措辞不准确甚至产生歧义的可能,因此“四国语言”就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精准传递信息的重要一环。


  “三驾马车”疫情到来跑得更稳健

居民区干事张贴四国语言的告知书


  疫情期间,居委干部们“连轴转”成为常态。记者采访时,盛弘抓紧时间塞了一片咽喉含片,不一会她又要到下一个小区查看疫情防控情况。企业陆续复工后,居民区内境外人员回沪数量有所增加,仅靠居委会操持所有42个小区的防疫工作,显然力不从心。“‘三驾马车’到底稳不稳,靠不靠谱,这次就检验出来了。”


  在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管理处,记者在接待台看到了四本整齐摆放着的登记册,分别为日韩住户明细、家政人员信息登记、韩国回沪健康管理、健康状态信息登记等四册,对小区每户居民的姓名、住址、证件、联系方式、居住类型、回沪日期和家庭人员数都进行了统计。其中,物业工作人员专门用粉色荧光笔标注了需要进行14天居家观察的居民,让每一个来轮班的工作人员及时关注该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居民信息居委会很早就让我们排摸清楚了,这次疫情发生我们的人员登记就很成熟,也说明平时练好‘内功’的重要性。”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经理朱丽花告诉记者。


  在程家桥街道君悦花园小区,负责小区管理的上海金晨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王剑的手机中,有4个微信群在疫情到来后就长期置顶:居民区物业经理群;南龚居委群;街道2020防疫群;街道房办微信群。而与她沟通最多的人,自然是南龚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桦。


  “跟普通小区里居民有问题先找居委会不同,涉外居民区里大家都习惯先找物业,物业再把问题报给居委会。”


  是居民们“信不过”居委干部吗?自然不是。张桦告诉记者,外籍居民从文化背景上更习惯先找专业机构,因此,小区物业就成为沟通居民和居委会的重要一环,也是让“三驾马车”跑得更稳的关键。


  2月上旬,来自宋庆龄幼儿园的外籍教师安东尼·安德鲁斯与妻子钟玮雯准备从澳大利亚返沪前,向王剑发了一条咨询短信:“我们现在可以回上海吗?回来后需要在家呆14天吗?”得到了两个肯定回复后,2月10日晚9时,安德鲁斯二人开车回到了君悦小区的家中,但就在小区门口,车辆被门前值守的保安“拦住去路”。


  “对不起,你们需要先登记,测量体温后才能进入小区,二维码在这里。”安德鲁斯尼告诉记者,相较春节离开上海时,回沪后上海的疫情防控举措让他大为惊讶。


  “更严格,因为登记信息更详细了,但是也更方便,因为什么事扫一扫二维码基本都能解决。”


  外籍居民主动当起志愿者


  “你好,我是你的邻居,我姓文,我也是韩国人。”


  今年是家住古北国际花园的文先生从韩国到上海定居的第20年。在一家韩国贸易企业任职的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荣华居民区的居民志愿者。


  疫情期间,由于一些防疫要求表述非常专业,中文流利的他成了居委会和物业的“御用顾问”。尤其在与新入住的韩国居民沟通时,遇到对方中文尚不流利,交流出现“卡壳”时,文先生就“挺身而出”,向对方耐心解释上海疫情防控的举措。


  “大家最关心回来后是否要隔离观察,观察期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向韩国邻居们翻译政策,比如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回到上海后要主动向居委会或者物业登记,建议居家观察14天复工,这些都是文先生需要帮助邻居们解释的内容。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我要帮助大家分清什么是官方消息,什么是谣传,让大家不要慌张。”


  小区物业经理朱丽花告诉记者,作为同胞,文先生的措辞会让小区里的韩国居民感到更加亲切,沟通效果也更好。事实上,让“老外”帮助“老外”的做法在荣华居民区早已有之。今年春节期间,来自日本的居民菅沼真理子回国期间得知中国疫情,回到上海后她带着一包日本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片来到居委会,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为了方便社区工作者正确使用,她还贴心地自制了中文版的使用说明。在翻译日语告知书时,真理子则与盛弘多次开会讨论,力求让防疫举措的表达更精准。


  今年同样也是真理子来到上海定居的第20年,曾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她说,这次疫情让她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坚定的信念,“相信疫情过后一定会有阳光灿烂。”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