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健品,有一个月“犹豫期” 避免冲动消费 维护自身权益
2019-12-03 14:09:22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
收藏(0) 赞(0)
  近日,《北京市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认知及消费状况调查结果》发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老人都希望通过购买保健品提高身体素质、保障生活质量。其中,有38.04%的老人表示后悔购买某款保健品,当时属于冲动型消费。对此,北京市消协建议,针对65岁及以上的老人,增加一个月的“消费犹豫期”,在犹豫期购买的商品可以退货。

  日前民政部组织起草的《养老机构基本服务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也特别提出,应防止在养老机构内兜售保健食品、药品。可见,虽然国家一直在创新保健品监管方式,加大保健品监管力度,针对老人的传销、虚假广告等依然防不胜防。对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解释,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大多数老人对健康存在的焦虑心态和因年龄增长逐渐弱化的认知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免费量血压、邀请参加免费体检等名义接触老人,再用或真或假的数据恐吓老人,加剧他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而后再打亲情牌,为他们构建一个心理暗示催眠场,让老人相信他们的产品真的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让那些平素节俭的老人掏出养老钱,购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品。

  长期服用经国家批准的正规保健品,的确有一定的改善身体机能的功效,但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而且不同的保健品有适宜的人群和特殊食用条件。因此,杨萍建议,老人要根据自身的健康和膳食情况,在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再合理选择保健食品。购买保健品时,首先要认清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都有蓝色草帽样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其次,要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看清楚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再按需购买。另外,要索取、保存发票。一旦出现侵权问题,尽快拨打12345,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杨萍提醒,造成不少老人买保健品时受骗上当的原因,并不是商家有多精明,更多时候是老人自主意愿主导使然。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求学、工作等诸多原因,“空巢家庭”日益增多,高龄、独居老人的孤独寂寞感成为侵扰他们最大的心理问题。因此,年轻人在忙碌之余,要尽可能多陪在老人身边,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关怀,保持和老人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病痛,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对抗疾病。(江 越)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