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曾决定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其中中心城区2500张左右。一年时间已过,上海市政府在城市养老服务上的承诺兑现得如何?
2019年1月,界面新闻从上海市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获悉,2018年上海共完成了10大项31小项市政府实事项目,投资达138.9亿元。其中,共新增养老床位完成7103张,占计划101.5%;建设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完成1194张,占计划119.4%; 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完成44家,占计划110%;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完成81家,占计划101.3%;居家照护服务完成566万人次,占计划188.7%。
超额完成城市养老服务建设,这与上海“银发危机”的紧迫性息息相关。
据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48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40万人。
“上海老人数量仍以每年不少于20万人的速度增加,床位建设必须加快脚步,否则难以跟上老人增长速度。”这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表示,“根据区域测算和评估,以及对三年内目标统计,决定在2018年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
实际上,上海已连续多年保持养老床位数量的高速增长。自从新建养老床位第一次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迄今已22年。其中2006年-2010年间,每年增长数量超过1万张,之后,每年也持续以5000张-7000张的速度增长。
总数上,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上海全市需建成15.9万张养老机构床位。
上海市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披露的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已至少拥有一家长者照护之家。后者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而根据计划,到2019年底,上海预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失智老人照护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强度为老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过去一年,上海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在既有养老床位的基础上,针对失智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改造为适合失智老人生活照护的小单元格局、居家式环境以及回转式感官训练区域、园艺疗法区域等,添设适用于失智老人的家具、辅助器材和专业感官训练、身心康复设施设备,引导有条件的养老资源尽快投入失智老人照护领域,推动本市失智老人照护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上海市部分郊区农村养老机构硬件设施较为薄弱,存在安全隐患,服务质量不高。2018年,上海将改造4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郊区农村开展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包括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添置等,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级,提高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上海市作为全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1月1日起在徐汇、普陀、金山3区先行开展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预计全年将服务60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在此基础上,2018年1月起在全市推广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18年将“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居家照护服务供给能力。
上海市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向界面新闻透露,2019年,养老服务建设仍然是上海市实事项目的头号项目。具体的建设计划整体与2018年数据持平,分别是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改造4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年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