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家失智养老院开办半年就全部满员,“失智养老”的普及痛点在哪里?
2017-08-24 10:56:55来源: 智能养老
收藏(0) 赞(0)

  两年前,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嘿,老头》让千家万户知道了阿尔茨海默症和失智老人的概念。爸妈失智了,儿女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一个月换了27个保姆。朝阳区劲松老年家园,是目前本市惟一一家专门面对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近60位失智老人已经在这里“集体”生活了3年多。


  用人成本高昂,职业陪护人员缺乏以及在陪护过程中对突发情况难以处理都成了“失智养老”普及和规模扩大的“拦路虎”。庞大的需求量与失智老人护理供给之间的巨大缺口已经成为老龄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失智老人 同一个问题问5遍

  提到失智老人,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语言含混、眼神涣散、无辨认能力。然而上周五,当记者走进劲松老年家园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大不相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身穿蓝色衬衫,全身干净利索,正在津津有味地给院里的护工“讲课”:“病人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每个病人情绪和身体上的变化。”看到记者走近,老奶奶停了下来,一旁的护理主任马腾飞急忙说:“他们也是来听您讲课的。”


  原来,这位奶奶退休前是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出现失智症状十来年了,除了儿女之外,几乎记不住人,但对于几十年前工作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奶奶很爱和人聊上班的事,看到病例、诊断书就会兴奋,很容易把自己带到原来的情景中。”马腾飞说。

  记者自称是医学院的学生,尝试和这位奶奶交流。10分钟的交流过程中,这位“护士长”语言清晰、神态缓和,还不住地谦称自己的很多经验已经过时,让记者多查书本。

  然而,看似流畅的沟通也没能掩盖老人的病情。交流过程中,老人每隔一两分钟就会问同一个问题:“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记者则需要不断重复介绍医学院学生的身份。交流10分钟,老人把这个问题重复了5次。更加严重的是,和老人聊天5分钟后,当记者再次站在她面前,“护士长”却已经认不出刚刚才指导过的“学生”了:“你从哪来?学什么专业?”重复的场面又一次上演。

  2、特色定制 电梯门画上向日葵

  为了更好地照顾失智老人,记者注意到,劲松老年家园里安装了不少“特殊装备”。最显眼的就是三道大门。养老院负责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老人自己溜出去:“两道玻璃门,一道电子警报门,我们给每位老人配备了电子手环,如果老人走到门口附近,就能第一时间知道并防止老人误走出去。”

  来到居住区域,记者发现老人房门口有不同颜色的门帘,门帘上还印着百家姓。原来,门帘也是特别设计过的,“老人们可能有很多东西不记得了,但是对颜色还有感知力,绿色、紫色、桔色这种暖色调有助于老人情绪平静。”该负责人说。


  走到拐角的楼梯处,电梯门上的图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朵向日葵装饰了整扇电梯门。该负责人解释道:“我们用画来装饰电梯门,就是为了让老人以为这是幅画而不是电梯,防止老人自己走进去不出来。”走上楼梯,记者立马感觉到台阶特别矮,原来这也是专门设置的。比寻常台阶至少矮三分之一,老人们走起来方便,也能降低老人们走台阶的抵触心理,活动下腿脚。但凡有老人上下楼,护理人员都会随身陪同,帮忙搀扶。

  3、成本偏高 用工数是普通养老院的两倍

  劲松老年家园是北京龙振养老服务中心2014年底开办的民办非盈利企业,也是北京市第一家专门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养老机构。这里一共有59张床位,开办半年就已全部住满,满员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曾经有一位老人退床了,第二天想再回来住的时候,床位已经被其他老人预订了。”中心理事长张玉说。

  虽然床位很火,但北京乃至全国专门针对失智老人开办养老院的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记者走访了解到,北京的很多养老院,都没有专门针对失智老人开设的房间和楼层。对此,张玉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失智养老院投入的成本很高,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上:“现在我们有35个工作人员,多为中年护工,每天三班倒。即使在夜间,护理人员每一小时也会巡视一次,确保老人安全,但是这样护理人员就睡不了整觉,加之老人无法配合,为了避免危险发生,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特别大。”

  虽然和普通养老机构相比,这里的护工每月的平均工资高500多元,但是每人的精力只能够看护一两个老人,因此同样的看护数量下,失智养老院的用工人数是一般养老机构的两倍。

  由于是非盈利企业,劲松老年家园床位费每人每月不到6000元。张玉坦言,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和补助,想要维持这样的价位是很难的:“我们拿到的补助和其他养老机构的一样,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失智养老机构的补助。”

  此外,职业资格体系缺失也是失职养老院开办难的一大症结。在劲松老年家园的35名工作人员中,只有马腾飞一人主管心灵慰藉,其他人则负责老人看护和生活照料。“我是社工,从业之前学习过心理学和一些集中培训,看过很多国外案例,也自学过一些理论,但是目前行业内并没有职业资格体系。”马腾飞说。

  4、收治困境 家属不理解难沟通

  除了成本偏高以外,社会对于失智群体的观念缺失也让专属养老院的开拓与推广步履艰难。准备开张那会儿,张玉曾经带着团队在劲松地区做调查,在走访的1000个80岁以上的老人中,失智老人的比例高达31%:“很多家属开始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听到的难听话很多。”

  马腾飞说,她很理解家属的心情:“很多人会觉得,老人健忘很正常,如果不亲自照顾患病的父母,而是把他们推出去,是不孝。”但是,这种思想往往会耽误失智老人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更为严重的是,失智老人或多或少存在攻击性,如果仅仅在家中陪护,不仅容易走失,情绪失控时,还很容易进行破坏甚至伤及自身。“失智就意味着慢慢丧失自理能力,在情绪失控的时候一旦摔倒或者受到撞击,会加速病情恶化,也就意味着老人离世的概率增大。”马腾飞说。

  5、正确看护很重要

  谈及失智养老的现状,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资深养老行业专家乌丹星博士表示,目前我国失智老人已经突破一千万,但是社会对于失智养老的认知却很有限,主要体现在看护手段上:“很多家庭对失智老人的照料就是居家看护,这属于观念缺失,如果能够在早期进行专业干预,失智老人病发的频率会降低,病情也会延缓。反之,如果照顾不好,病情会恶化得比较快。”

  此外,专业机构稀缺也导致很多家庭有病人没处送:“北京只有一家专门的失智养老机构,上海、广州等地的情况也不乐观,大多数都是在一般养老的基础上开设几个病房,这与庞大的失智人群相比很不协调。”

  乌博士直言,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失智老人专业陪护体系还需要一定时间,在加紧呼吁的同时,可以尝试让养老机构中具备专业知识的社工和护理人员进社区,开展针对失智老人的讲座,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一旦发现身边的老人有这方面的迹象,能够及时联系专业人士和机构就医。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