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不应成为概念炒作工具
2016-07-20 00:00: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收藏(0) 赞(0)

       导读:不断被各种“老人乐园”机构模仿,却始终没人能模仿到最后。一个看似简单的“老人乐园”模式,在成立仅两年后,已经获得4.8亿元融资,且总让人“模仿不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几何?


  日前,记者对“幸福9号”创始人王振进行专访,解密“老人乐园”背后的“套路”,探索一条能挣钱的“互联网+养老”模式。


  老人不怕花钱,只怕花钱买不到优质服务


  在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红太阳商业广场的“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里,会员老人每天在这里“搞活动”。天气炎热,老人都喜欢在这里的“咖吧”喝喝水、聊聊天,棋牌室和网吧也成为最受老人欢迎的活动室。


  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老人乐园,就开设在一个大型儿童乐园的隔壁,有歌舞区、书画区、健康理疗区、超市购物区、食堂等。詹连生、曹桂香这对老夫妻如今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早上来这里锻炼身体,中午在这里看书唱歌,下午在这里学习瑜伽、手工课。


  模式单纯的“老人乐园”因为技术含量不高而很容易被模仿、复制。理论上讲,只要有一处不算“埋汰”的场所,简单装修一下,安排一些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就能做好一家老人乐园,并向老人收取数千元的会员费。


  实际上,也确实有人在这么干。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查询“老人乐园”,发现除了“幸福9号”外,还有沁海、颐圣、奉化99等品牌的老人乐园,零散分布在滕州、兰州、宁波等城市。但这些老人乐园网页设计较陈旧,几乎没有在线版块。此前,有一家“老人乐园”因找不到合适的盈利点,开设网上商城向老人兜售网页广告位而被叫停。


  而一些具有类似功能的公办老年活动室,也面临着“转型”困境。位于上海徐汇区新华路附近的一处社区老年活动室,地段优渥,门面大方,却长期空置,活动室内的桌椅散落各处、积满灰尘。


  一名路过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因为“档次不高”、“环境一般”而不受老人欢迎,由此闲置。


  王振从销售保健品起家,从事了10多年老人服务事业,他告诉记者,老年人实际上并不怕花钱,他们只是害怕花钱买不到优质的服务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幸福9号”之所以能在全国开设4000多个分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合理地挣钱”——不卖来钱最快的P2P理财产品,不卖非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


  “幸福9号”到底怎么挣钱


  以上海宝山这家“幸福9号”为例,老人办一张年卡约8000元,而这块场地仅场租费一年就要300万元。这家“幸福9号”现有年卡会员800名,算起来,老人所交会员费尚不够支付这里一年的场地租赁费和50名员工的人工费用。


  这实际上正是很多单纯模仿的“老人乐园”办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挣不到钱。一些机构,在“亏本”的情况下,会向老人兜售可以获得高提成的理财产品,还有一些机构会开放老人乐园内部空间给资质不够的个体户来承包经营,服务品质一降再降,丧失回头客。


  王振告诉记者,“幸福9号”的窍门就是“合理盈利”。


  5月29日,这个“老人乐园”在全国共卖出近万张日韩游轮套票,每张票2980元。老人能够获得“幸福9号”定制的各种专属服务,如旅游“百宝箱”等。王振告诉记者,每张游轮套票中的100元为企业实际利润。据悉,“幸福9号”还与韩国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预计今后每年将带5万名左右的老人赴韩旅游。


  同样的理念,在产品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幸福9号”在线商城也向老人售卖“价廉物美”的商品,比如价格更低的蒙牛牛奶、保健品。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5%。近年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大型民营企业、中小型创业企业都瞄准了养老这块蛋糕,但在养老领域,尚未出现“巨头”,也鲜少有企业愿意把“盈利”这样的敏感话题拿到台面上来讨论。


  王振是个例外。他认为,在养老领域,任何以情怀为说辞,只谈情怀、不谈挣钱的项目,其真实性、透明度都存疑,“没有盈利,凭一腔热血,你说可以为老人服务到极致,可能吗?”


  恰恰相反的是,由于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大量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政策,一些所谓公益机构开始做假账,以求抹去盈利,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王振对这种现象颇有微词,“靠政府支持,养不活一间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唯一的出路还是自我造血、自我循环”,政府补贴只能是一种方向性鼓励。


  他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个机构能在全国铺开1000家老人乐园,哪怕每个店只有两个工作人员,也难以有盈利,“1000个店,基本不具备建立老人信息数据库的能力。只能坐吃山空。”


  据悉,目前“幸福9号”主要依靠在线上、线下向老人销售保健品、服装、鞋帽、旅游产品等获利。这家企业一个喊到明面上的口号是——高举养老大旗,进军老年产业。


  “老人乐园只是一个老人社交的平台、场景,真正的盈利点在于这种场景下老人的日常消费。”王振说。


  “装个App不能取代扶着老人过马路”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是,“互联网+养老”这个时兴的创业项目,正在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短期提高市值的工具。


  去年,一家以IT终端销售领域见长的上市公司,给自己贴上了“健康医疗”的标签。它在短时间内收购了一个尚处于亏本阶段的养老服务公司,它的股票市值因此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迎来了多个涨停。


  这给“养老圈”带来不应过早出现的浮躁情绪。


  国务院去年正式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当前,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探索“互联网+养老”试点。


  政府的做法一般是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信息化手段,储存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配线上老年服务交互系统,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比如老人意外跌倒后,呼叫中心和老人家属就会立即收到报警,相关救助也就可以及时跟进。这一整套服务过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在一起,形成的统计数据报告会逐月提供给政府,方便政府掌握老年人情况。


  一大波企业瞄准了这个巨大市场,纷纷研发智慧养老产品,特别是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大多数从事“互联网+养老”的创业者来自IT领域,他们中懂得老人需求的行家并不多。


  App是最常见的“互联网+养老”产品。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有智能手环或手表,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子女可通过该软件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不过,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发展“互联网+养老”实则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互联网对应的是虚拟经济,养老对应的是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不够发达,虚拟经济实际上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他更赞赏养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王振认为,“互联网+养老”不管怎么变花样,归根到底离不开“家”和“线下服务”。“装个App不能取代扶着老人过马路。”他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将逐渐提高对“诚信度”的关注,“谁的服务好,谁更懂得老人需求,谁才能挣到钱,得到回头客。”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