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病房 打造社区“医疗服务圈”
2020-09-04 09:44:52来源: 长三角健康
收藏(0) 赞(0)

  近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公布了上海市卫健委等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通知(下简称“标准”),《标准》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应独立设置病房,也可由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与医疗联合体医疗机构、辖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等建设联合病房、托管床位等。在设置标准上,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张/千人口~1.5张/千人口标准设置床位,至少设置100张床位。


  截图自上海市政府官网


  发力分级诊疗


  《标准》明确,要构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社区医院建设,促进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诊疗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将符合指征的病人及时转诊至适宜医疗机构。


  如何落实上述要求?《标准》亦作出答复: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借助“上海健康云”等平台,整合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与康复护理、中医药服务,向居民及其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实施健康促进,对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向学校、园区、楼宇等功能社区提供针对性卫生健康服务。


  目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门诊服务:以全科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基本诊疗服务


  住院服务:以护理、康复为主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落实社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筛查、转诊和追踪、健康教育等内容


  康复服务: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居家康复和转诊服务等


  护理与居家服务:为行动不便且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居家护理与上门巡诊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要形式,提供分级、连续、全程的服务与管理


  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融合贯穿于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康复、护理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


  站点(村卫生室)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简易诊疗,以及诊断明确慢性病稳定期的治疗和转诊服务。


  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实践进程中,上海探索出了一个社区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模式。


  据去年上海市医改工作推进大会上的消息,上海正构建卫生健康“15分钟服务圈”,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超700万人,二三级医院平均每月为家庭医生优先预留13.8万个门诊号源,“1+1+1”组合内就诊率高达71%,基层网底不断夯实,分级诊疗秩序初步形成。


  独立设置病房


  《标准》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应独立设置病房,也可由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与医疗联合体医疗机构、辖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等建设联合病房、托管床位等。


  在设置标准上,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张/千人口~1.5张/千人口标准设置床位,至少设置100张床位。设置发热门诊的社区,至少再增设2张隔离留观床位。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可适当降低床位设置标准。设置为社区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标准设置病房床位。


  此外,在“第三方”合作模式上,上海也提出了有益探索。《标准》指出,可探索与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全科诊所(含中医,下同)、康复和护理医疗机构等社会资源合作,构建便捷可及、安全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提供居民“家门口”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