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注意!2020年这些养老补助快看看怎么领取?
2020-08-04 00:00:00来源: 昱言养老
收藏(0) 赞(0)

  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这是咱们国家第一次出台老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文件,代表着党和国家对老人的关心,更是让全国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家养老有力的政策支持。


  众所周知,现在独生子的家庭,面对给父母养老,是个很大的难题。 一对儿小夫妻,既要养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以前人人都说养儿防老,可现在,养儿防老却越来越难实现了! 既然难实现,社会就得提供有力支撑才行,然而养老最难的就是围绕健康开展。 比如老人的心理关爱,日常看护这些,别看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做起来还是得费一番功夫。


  于是《意见》提出了三项具体量化工作指标,这也就相当于给咱们老百姓的承诺书。


  01   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


  02  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


  0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


  也就是到了2022年,老年人看病养老国家就可以帮我们了。


  在咱们中国,有好多老年人不愿意的养老院居住,大部分都是在家里选择自己的养老方式养老。


  现在第一代独生子女们,也到了该给父母养老的时候了,可以说很迫切。


  这次八部委联合出击,代表着国家对老人的关心,也代表国家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难题的重视。


  反正总结起来一句话:希望来了!


  与此同时,各个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政策,保障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各地政策详情


  山西省:


  对于父母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患病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子女照料陪护,并给予每年不超过15天的照料假,其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内蒙古:


  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每年可享受累计二十日的陪护假。


  不仅仅是山西、内蒙古,之前黑龙江、福建、湖北、广西、四川、河南也已出台独生子女陪护假政策。


  众所周知,在全面二胎放开之后,国家并没有忽略独生子女家庭之前所做出的的贡献。


  针对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养老压力,目前各地实施的均有相应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辅助补贴。


  最重要的是,这项补贴的金额每年都会上涨。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想要领取这项补贴,就需要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了。


  根据有关政策了解到,由于国家现在开放二胎政策。


  导致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又生了二胎,网友有关于退费问题也是议论纷纷。


  有些地区的政府发布相关声明,在办理生育证时。


  此前已经享受的独生子女费不再收回。


  但是需要退还2014年7月政策落地至发放生育证期间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2020年独生子女补贴依然还是集中于孩子出生后且18周岁之前,以及父母60周岁以后两个阶段。


  具体能领多少补贴,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炉,每个地区的独生子女补贴标准可能都不一样。


  有按月补贴的,大部分地区每月每人200元左右,不过也有一次性支付的。


  比如辽宁省独生子女补贴政策,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居民,享受下列待遇:


  1.从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至子女18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不低于10元奖励费或者一次性奖励2000元;


  2. 子女托幼费、医疗费,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当地规定予以补贴;


  3. 职工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或者一次性发给2000元补助费;


  不同地区,领取独生子女补贴的要求不同,一般都需要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独生子女光荣证等。


  独生子女补助发放渠道不同,比如有稳定工作的朋友在单位领取;


  档案关系在街道办事处的无业人员在街道办事处领取;农村居民在乡镇政府领取。


  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问问所在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或者在当地政府网站上上查询信息,还可以拨打当地计生委电话询问等。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