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老太太浦逸敏最近和她的老伙伴一起做了个大决定:捐赠一栋楼。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这栋楼有三上三下六间房,一共200多平方米,位于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132号。21年前,浦逸敏和一群老伙伴凑钱把这栋楼买下,大家住进去抱团互助养老,日子一过就是15年,最多的时候同时住过20多人。几年前,浦老太住进了养老院,楼里住着的老人也逐年减少,后来这栋楼就空关了。
“楼呢,空关着,越来越旧;我呢,一天比一天老。这件事不能拖了,我们想把这栋楼捐给村里,让它继续为外冈、为葛隆服务。”
尽管已至耄耋之年,但浦逸敏依然步履稳健,耳聪目明。几天前,在上海市嘉定双善养老院里,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给记者讲了这个关于“互助养老”和“捐楼”的故事。
浦逸敏是江阴人,20多岁就到嘉定来谋生计,退休前是个医生。医者仁心,浦逸敏保持吃素、不杀生的习惯已有几十年,还认识了不少同道中人,大家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上世纪末,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搬迁,这栋小楼就闲置了出来。浦逸敏说:“当时我已经70多岁了,因为要吃素,在家就要分灶、分食,很不方便,其他吃素的朋友们也有这种感觉,我们就想住到外面去。当时,镇里、村里的公共养老设施还处于筹建阶段,我们得知信用社搬迁的消息后,突发奇想:能不能搬到这栋空楼里面去呢?”
众人推举浦逸敏去谈这件事。“当时相关负责人说,这栋楼造价6.8万元,由于使用时间有些长,算上折旧的部分,可以5万元转让给我们。”浦逸敏说。
上世纪末,对一个老太太来说,5万元是个“天文数字”。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商量后,大家决定“众筹买楼”。“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我们要买楼的消息,纷纷支持。出的少的,5元、10元的也有;出的多的,1000元、2000元的也有。”浦逸敏的朋友、76岁的陈季芬告诉记者,最终有数百人参与了那次“众筹买楼”行动。“有的人并没有想要住进楼里,只是单纯捐款,出一份力。”
1999年1月,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凑齐了5万元钱,买下了葛隆村132号楼。他们还给这栋楼取了个新名字:“慈舟养老院”,合“互助养老”、“同舟共济”之意。
为了把这栋楼改造成适合多人居住的地方,浦逸敏和朋友们又筹集了好几万元钱进行了装修,买床、冰箱等,还改造了厕所。“尤其重要的是灶头间,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没有灶头间的,但我们住进去以后顿顿都要开伙,一定要有个灶头间。”陈季芬说。
到2000年,装修一新的132号楼陆陆续续有老人入住,开始了一段“互助养老”的日子。
“慈舟养老院”虽不是真正的“养老院”,但名声却很响,外冈镇上、嘉定城里不少老人听说后,都表示要入住。“住在132号楼,有3个条件:一,生活要能自理;二,不沾荤腥,我们都是吃素的;三,每月交100元,水电费、搭伙费都在里面了。”浦逸敏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曾有20多个老人一起住在132号楼内。
这是一个没有院长的“养老院”。不只没有院长,护工、医生、清洁工等,全都没有。所有的事,都靠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你帮我、我帮你。
谁来烧饭?陈季芬说,靠的是大家轮流“值班”,今天你烧,明天我烧。“葛隆村里有个村民叫刘彩珍,她有空时会来帮我们烧饭。她说是来做义务工,不要钱的,但我们每个月总会稍微给她一点补贴,不然不好意思的。”
米、面、菜、油从哪里来?浦逸敏告诉记者,有的靠老人们去镇上买,有的靠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送,有的靠当地村民免费赠送。“葛隆村村民很好的,自家收获了青菜、黄瓜,总不忘往我们那里捎一份。”
住在里面的老人生病了怎么办?浦逸敏说,如果得的是重病,大家就会通知老人的家属接到医院去;如果是慢性疾病,大家就一起照顾,有的帮忙喂药,有的帮忙洗衣服。
葛隆村村民姚培芬就是住在里面的20多个老人之一。她回忆道:“子女都在忙工作,我也不想麻烦他们回来照顾,知道这个互助养老院以后,我就住进去了,每天和老伙伴们在一起聊聊天、做做点心,日子过得很开心。”
家住上海中心城区的老人薛寇章也曾住在132号楼里。陈季芬说,薛寇章的儿子是个大孝子,每年到外冈去看她好几次,每次都会带黑木耳、干香菇等食材。“后来,薛寇章在葛隆村132号楼去世了,她儿子还是每年来这里好几次,带礼品来看望我们,让我们很感动。”
这样一个慈善公益味道浓厚的养老组织,也得到了很多捐赠。“我们没有煤气、没有液化气,是烧灶台的,葛隆村村民们造房子锯下来的木头,他们会给我们送来;乡下割稻子了,村民们会把水稻秸秆送过来当柴火烧。”陈季芬记得,2015年时,楼里要搞装修,嘉定一个做窗帘买卖的老板朱金茂自掏腰包拿出万元,帮132号楼重新安装了窗户。“那是我们接到过的单笔金额最高的社会捐赠。”
靠着热心人们的帮助,住在132号楼里的老人们有了健身器材,有报纸可以看,还有电视机、录像机,居住条件不逊色于其他养老院。
多年来,通过“互助养老”的模式,住在132号楼的老人们在一起生活、互帮互助,便捷的养老方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不过,随着生活水平和养老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许多老人逐渐开始选择请护工居家养老或是进入正规养老院,入住132号楼的老人逐年减少。另外,“慈舟养老院”的几位筹建人年龄增大,照看其他老人已力不从心。于是,在2015年,“慈舟养老院”正式“退休”,没过多久,浦逸敏就住进了嘉定双善养老院。
“我住进双善养老院了,其他老人有的被子女接回去了,有的家里请护工了。住的人越来越少,伙食费、水电费入不敷出,后来就关门了。”浦逸敏说。
老人们不住在132号楼以后,这栋楼要怎么处理?浦逸敏说,她肯定不能占为己有,因为当时出钱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她一人购买;如果要归个人所有的话,该给谁?给谁都不合适。“想来想去,只有捐给集体,捐给公家。”
最近,得知葛隆村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浦逸敏找到了当年筹资的老伙伴们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捐楼给村里。近日,葛隆村党总支书记陈学锋代表葛隆村正式接受了老人们的房屋捐赠,村里还给老人们出具了一份捐赠证书。
日前,记者在葛隆村看到了这栋具有传奇色彩的132号楼。这栋楼就在村委会边上,外墙被漆成了白色,房屋整体状态不错。“我向老人们承诺,在后期的建设中,将把这幢充满纪念意义的楼房改造成为民服务、党群服务、为老服务的公共服务场所,让它继续为村里的老人们发光发热。”陈学锋说。
推荐相关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