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 赢得未来
2020-06-03 11:11:25来源: 中国民政
收藏(0) 赞(0)

  



      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主体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给原本脆弱的养老机构带来了巨大冲击。数据表明,与同期相比,民办养老机构收入减少20%左右,平均支出增加20%-30%,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营业收入锐减,养老机构压力陡增。


  当前,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如何为养老服务主体纾困解难,事关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众多地方养老企业负责人对2020年全国两会寄予厚望,期待从中把握前行方向,汲取发展力量。


  “继续执行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展养老、托幼服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7处提及养老,积极回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报告直接提及养老的篇幅并不大,但稳经济、谋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却让全行业信心倍增。


  看到了希望,迎来了曙光


  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减免国有房产租金;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放宽小微企业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降成本、激活力的政策举措务实管用,必将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就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我们终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上述一系列帮扶措施,让深陷疫情“泥潭”的养老机构看到了希望、迎来了曙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篇幅部署稳市场、激活力、提消费、扩投资等相关措施,不仅为养老工作巩固了物质基础,也为养老服务主体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严认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要抢抓减税降费机遇、积极对接融资政策、接力扩大内需战略,养老服务主体在多个方面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深知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性,看着报告中与养老机构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李楠楠信心满满。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短期扶持和中长期增长政策齐发力,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击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必将助力后疫情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形成破解新时代养老难题的中国答案。”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表示。


  真金白银助力养老机构渡过难关


  为尽快解决养老机构面临难题、快速恢复养老服务业活力,记者注意到,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全力破解疫情期间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


  “疫情期间,北京市养老机构损失高达30%-40%,要加大对养老机构运营的支持力度。”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根据养老机构实际入住老年人数量,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增加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城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每个补贴2万元,农村每个增加1万元资助,“全市总共要拿出近一亿元资金,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支持。”


  无独有偶,上海市制定的抗疫惠企“沪28条”和《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市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指引》,为养老机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袁治透露,康乐年华一家在沪机构社保减免费用达到33万元,这对养老机构来说是“雪中送炭”。


  与此同时,湖南省出台5项措施,通过提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支持养老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减免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上缴费用、协助落实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加强一线养老服务人员关爱等措施,帮助养老机构渡过难关、稳定发展。


  “对养老机构来说,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及时雨’‘大礼包’,相对减轻了机构的运营压力,与此同时,养老机构也要树立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思想,采取相应举措,走好市场化经营的路子。”在袁治看来,通过加强能耗管控、严控人力成本、制定积极营销策略,养老机构才能实现持续、有效运转。


  后疫情时代,育新机开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养老服务业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同时,倒逼后疫情时代的养老服务业蓄势而发,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


  医养、康养相结合是疫情对养老机构提出的新要求。“医养、康养结合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逐步过渡,养老机构不能仅仅满足有医有养,而要具备强大的基本医疗保障,进而实现老年人健康持续和健康安全这一终极价值追求。”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告诉记者。


  而在后疫情时代,老年人健康管理也要不断实现升级迭代。此次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在做好卫生科普、防疫宣传,引导老年人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要将老年人群疫苗接种与老年人健康管理相结合,多举措将老年人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才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可行途径。


  疫情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养老方式也将发生新变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将成为刚需。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冯丽英认为,要不断调动养老机构、高校、技工院校等的积极性,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配置。


  “在未来,智能化养老将得到长足发展,服务需求也将更加旺盛。”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看来,未来,要将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数字养老建设力度,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养老产业环境。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