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肿瘤数据,专家解读“三问”
2019-07-25 16:54:37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黄杨子 国家癌症中心不久前发布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带来国人肿瘤发病趋势:恶性肿瘤生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五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数据公开之时,业内专家提出,尽管我国关于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数据,较以往已有明显改善,但时效性、细分度领域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肿瘤细分领域,我国针对小儿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仍属空白。怎样优化数据榜单?流调数据如何为肿瘤防控所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一问:肿瘤流调据为何会“滞后”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十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我国每年所需的相关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此次公布数据时尤其提及,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滞后三年,也即公布的是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
肿瘤流行病学数据为何会滞后?可否实现实时发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郑莹主任对此解释:数据滞后,在全球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普遍存在。一般来说,滞后三年属于国际标准,滞后三至五年内均属于正常情况。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时间的滞后与肿瘤疾病的整个监测体系有关,肿瘤发病与传染病有显著差异,前者属于缓慢的过程,很少出现传染病这样突然爆发情况。此外,肿瘤数据收集讲求完整性、准确性,这势必要保留一定时间来进行补充、整理。通常情况下,五年内的发病基本可以代表人群发病趋势,误差不会太大。”
我国肿瘤登记起步较晚,随着近年的持续推进,肿瘤登记点已布网广泛,成人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调查趋于完整。据介绍,目前我国设有国家癌症中心。今年1月,中心在《中华肿瘤杂志》上公布了我国最新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这一报告数据来源为截至2018年8月1日,国家癌症中心共收到的全国31个省(区、市)、501个登记处提交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173个,县和县级市328个,最终纳入368个登记处,覆盖3亿余人。郑莹表示,“肿瘤登记点收集数据后会经过整理分析、质量控制,这些数据基本可靠,且符合客观事实。”
二问:瘤谱种类可否进一步细分
纵观此次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常见肿瘤集中在成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完善与否,直接关系肿瘤预后疗效。”郑莹举例,“我国流调发现我国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政府重视程度加强,社会医疗资源配置随后跟上,筛查及干预措施普及开来,两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得到明显改善。”正因此,专家建议:我国还应尽可能细分男女瘤谱、成人及儿童瘤谱、区域发病瘤谱等,如此将有助于精准诊治疾病。
论及细分瘤谱,小儿肿瘤的统计缺位空白亟待弥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组长马杰直言:以小儿神经外科领域为例,“儿童脑肿瘤”这一大众听起来并不熟悉的疾病,已成当前儿童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惜的是,儿童脑肿瘤几乎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迄今国内相关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数据均为空白,对于疾病的诊治和研究都非常不利。
事实上,瘤谱细分与诊疗水平相辅相成。郑莹分析:从肿瘤登记系统来看,儿童登记系统与成人登记系统完全不同,儿童肿瘤属罕见病,发病率以百万人统计来计算,这为肿瘤登记本身带来难度。世界癌症研究中心专门设有儿童肿瘤的编码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成熟,但在国内仅有上海地区掌握技术,这与上海儿科诊疗水平处于高位密不可分。马杰则补充,多种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应向社会大众和学界公开。除此之外,外科医生的用药量、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情况、后续生存随访等数据,也应尽快纳入统计。如此方便在源头上做好疾病预防,鼓励研究领域对症下药,这也可为我国与国际诊疗水平缩短差距带来可能。
三问:大众如何读懂专业肿瘤数据
在专家看来,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的发布,可以成为科学研究及百姓科普认知的起点。马杰认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可以制作癌症病例图谱。图谱可将单个基因的全基因组效应映射到肿瘤生长上,通过揭示肿瘤基因组改变,鉴定癌症分子亚型,对改善肿瘤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裨益。”而就在今年7月,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发布了2000例中国脑胶质瘤样本的功能基因组学数据,涉及详尽的临床数据、病理分类,并对全球研究者免费开放。
普通市民怎样才能读懂专业数据发布?郑莹表示,近年来完善的数据发布同时伴有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等致癌因素,这为大众科学防癌提供了方向。以今年发布的数据来看,行为因素包括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饮食因素则包括摄入蔬果不足、摄入红肉过多等。家中有具体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根据数据发布,有的放矢进行预防及筛查,将可明显降低患癌概率。
另外对病家而言,“上榜肿瘤”往往也意味着后续科研及治疗将有更多希望。例如,十几年前白血病还被称为儿童“健康杀手”,随着流行病学调查普及,重视程度增加,医学技术与药物进步跟进,目前上海地区白血病患儿五年生存率已达近80%,为无数患儿家庭带来曙光。马杰表示,“罹患肿瘤虽然不幸,但借助流调数据,发挥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吸收学会、协会乃至基金会力量,实现逐一精准突破恶性肿瘤,病家可以期盼治疗方案更快落地、未来疗效也更加乐观。”
原标题:中国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出炉:如何优化肿瘤数据,专家解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