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2019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本土原创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成为交流热点。这也是继市民运动会后,上海又一项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在全国产生影响力。
开门办赛撬动市场资源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最大亮点,在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丰富全民健身办赛主体。在消除市场壁垒,海纳百川开门办赛;建立评估指导体系,完善赛事管理能力;改革创新办赛方式,精准服务办赛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上海群众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赛事活动之一,2018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超过万场,动员约300多万人,1200多万人次参与,城市业余联赛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及企业)参与率达100%。城市业余联赛成为广大市民参与健身、切磋技艺、交流文化、享受快乐的舞台,也成为展示群众体育丰硕成果和市民精神面貌的城市名片。今年是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创办以来的第三年,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于1月1日至11月24日举行,项目联赛的数量增至12项;项目系列赛由原来的“37+X”项升级为“46+X项”;品牌特色赛事活动由原来的“12+X”项增加到“19+X”项,吸引每一个喜爱运动的市民“一起上赛场”。
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项目联赛和品牌赛事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竞标,而项目系列赛则采用“赛事入围”方式开展招标。在公开招标的基础上,鼓励办赛主体强强“联”手,集各家所长,有效整合资源。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不设置总冠名,主动给各类办赛主体“松绑”,消除市场壁垒,释放办赛单位的市场活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资源参与到城市业余联赛中来。
据统计,市体育局2018年度对城市业余联赛扶持经费总额达3000万元,实际吸纳社会资金1.3亿元。政府鼓励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群众体育产业发展,激发全社会参与赛会的热情。
平台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在全民健身赛事“放管服”改革中,市体育局发扬“店小二”精神,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体育企业需求,制定政策、扶持经费、引导培训,帮助体育企业更好地参与上海全民健身赛事。众多体育产业相关企业、赛事公司、装备公司、体育文化传播类机构和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体育赛事的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在市级城市业余联赛的“公转”下,各区体育局积极“自转”办赛,进一步通过区级城市业余联赛平台整合资源、释放市场活力,从市级平台顶层设计带动区级平台协同发展。目前16个区“一区一品”的区域化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格局已初步形成,普陀区的“约战普陀”系列挑战赛、黄浦区的“我来赛”全民健身赛事运动会、静安区的“国际静安城区精英挑战赛”等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