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不完善、养老设施不够用,怎么办?
2019年,上海继续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提供融合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探索中心城区闲置资源改建养老设施的方案,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2月14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获悉上述消息。会议透露,力争到2022年,上海全市社区老年助餐设施数量和供应量两个“翻一番”,即设施总量达到1600家,供应量达到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探索中心城区闲置资源改建养老设施
在养老服务领域,上海将继续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以大多数老年人社区养老为前提,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持续推进“长者照护之家”建设,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在推广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养老顾问点实现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智能养老顾问”。
同时,探索中心城区闲置资源改建养老设施的方案,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大力推进社区助餐服务;继续实施“老伙伴计划”,试点“时间银行”方案,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探索建立“认知症障碍老年人”综合照护体系,建立相关设施建设、入住测评等流程标准,回应群众需求等。
农村养老服务方面,重点推进镇有“院、所”、村组有“点”建设,即:在镇(乡)层面,坚持推进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使每个镇(乡)至少有1个标准化养老机构;在村组层面,推进“睦邻点”建设,力争年内新增700家,到2022年全市农村睦邻点总量不少于2500家。
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建设方面,培育长三角养老服务品牌,建立“优质诚信养老机构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养老机构行政处罚和失信行为定期通报机制”;推动在长三角区域内,实现优质连锁养老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在儿童福利领域,今年上海将针对困境儿童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展开督查。同时,研究制定有关“社会办儿童照料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
探索试点“社区救助帮困顾问”
社会救助方面,上海今年将继续抓好社会救助的“提标”和“扩面”,科学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扩大救助保障覆盖面,确保低保标准增幅不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步调整其它各类救助对象补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2018年推出“社区养老顾问”“社区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等两项“社区民生顾问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再探索试点“社区救助帮困顾问”。
今年,上海还将继续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以低保专项治理为核心,继续开展“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年”工作,全面排查“人情保”“错保”“漏保”等问题,捍卫上海低保制度的公信力;重点研究社会救助对象违规处罚路径等难点问题,强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能力,发挥其公共资源分配、社会政策准入的“尺子”功能。
此外,上海还将继续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以“助您找到家”行动为核心,进一步发挥长三角救助管理联动机制,加大跨省甄别和寻亲力度;继续开展职业乞讨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重点区域禁止乞讨的管理。
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力争年内实现慈善超市街镇全覆盖;加强慈善信托备案管理,推动慈善信托信息公开。
年内建设“社区云”信息平台
社区治理方面,2019年,上海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打造社区治理创新的“上海模式”。
今年,上海将通过区分中心城区、城郊接合部和远郊地区,遴选一批试点单位,探索社区分类治理;通过总结梳理上海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模式,打造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社区治理品牌项目。
同时,通过修订出台《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队伍定位、规范合同管理、做实考核机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完善“有困难找居村”工作机制,推行居村服务的“全岗通”制度,以及加强在农村社区推广“阳光村务工程”,进一步完善居村委会便民服务。
此外,年内上海还将建设“社区云”信息平台,整合各区已有的信息平台,聚焦精细化和智能化,为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