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养老机构为什么受到居民阻拦?这两大问题不可忽视
2018-09-10 14:27:05来源: 复华养老
收藏(0) 赞(0)

  嵌入式养老机构是近年来国内养老行业的热点,从政策支持到媒体引导,它被描绘成解决中国养老难题的改革方向,但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尤其是不被居民认可,使一些养老机构无法运营。



  那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概念是什么呢,为什么会遇到阻拦呢,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下面为大家作出介绍。

  什么是嵌入式养老机构

  “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 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嵌入式”养老模式主张结合社会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

  嵌入式机构不仅是要做到物质上的嵌入,也要做到服务上的嵌入。也就是说它的社会边界实际上是和社区相融合的。

  嵌入式养老的地方实践

  早在2013年,上海闵行区颛桥镇就在全国率先明确实践“嵌入式养老模式”。此后,嵌入式养老在全国迅速发展,重庆、北京、石家庄等城市先后宣布将嵌入式养老作为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投资运营。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域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嵌入式养老在运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上海地区较为推崇政府购买型的嵌入式养老模式:政府招标,企业投资运营,社区为辅。上海模式的优势在于,将社会各项资源最优化地整合,保持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导性,企业的市场化、政府的福利性和社区的个性化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而北京和重庆则实行由政府投入、社区运营的模式。北京和重庆采取的这种运作模式,适用于政府效率较高、社区功能及人才队伍较为完整的地区。具体来看,重庆实行分区分幢建立养护中心,整合出租居民房来改造,便于节省建设成本;北京由于经济发达,开展养老服务的规模比较大,因此着力从广度入手,实行医养结合的模式,让养老服务打破“疗养”局面,发展到“护养”功能中,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嵌入养护中心内部,与急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还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合作,为社区内空巢老人免费做专业的健康评估,实施让遗嘱库落户养护中心,并开放养护中心进行“体验服务”。

  嵌入式养老机构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遭遇到诸多的困难。

  一些养老项目喊停,邻避事件频发

  “你们可以搞教育培训,总之除了养老以外,其他都没问题。”2018年5月,一名参加协商会的广州海珠区阳光名苑业主代表如此表示。原来,由广州万科租下该小区5层楼,打算运营一家全托养老中心,然而却遭到了业主的抵制,预计2017年年初开业的项目至今未能正式营业。

  参加协商会的业主代表中既有50多岁的阿姨,也有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业主认为,在家楼下设立老人院,就会有人病、有人离开人世,影响居住环境,还有业主担心设老人院会影响租金价格。

  企业方表示项目将调整为结合图书阅览室、日托服务居室、社区服务站、护理员培训等综合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

  针对项目方案的调整,业主代表们也并不完全认同。“老人日托、护理员培训等关于养老的内容,我们都无法接受。”他们再次声明,拒绝养老院入驻小区,他们希望项目功能中完全撤去与养老相关的服务。

  8月,百善居计划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花样城小区2栋居民楼下四五百平方米的商铺开办养老服务中心,设80张床位,6月份已经开始动工装修,在社区居民的反对下目前已经停工,工地空无一人。

  一名业主说,养老机构确实不适合建在此处,来往车辆,后期救护车,殡仪车来往,严重影响未来孩子的安全,心理健康,为了孩子成长,安全,人口密集区特别是年轻人幼儿超多的新社区,不要建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负责人说,“我们的养老服务中心设老年食堂,同时提供送餐、日常照料等各种养老服务。所有服务都是按照民政局告知书中圈定的内容进行,是一件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没想到阻力这么大,为什么会这样”?

  养老项目不被居民接受

  寸草春晖的负责人王先生说,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谈下望京和双井的两个小区,后来项目基本上就是不行了,就是死掉了,实际上我们在这还是抱了很大的希望,我们更希望的是帮助当地的老人,能够解决他们就近实际的难题,(双井)已经投两百多万了,那么这个钱完全就是我们赔了。

  投入双井项目的资金打了水漂,主要是一部分小区业主反对。一方面因为房屋涉及过往的产权纠纷,另外,也有业主提出,不希望小区里有养老院。这个障碍,让王先生不解的是:反对的人差不多都五六十岁,恰恰是几年后最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

  靠近城市中心,嵌入成熟社区是影响养老机构能否盈利的重要因素,现实是往往这样嵌入的养老机构很难有一个独立的出入口、院子,或者说它和外部的连接都和社区空间有关联。社区对这样的项目也是持反对的态度,上海、南京、成都、长沙、杭州等因此而搁浅的项目已有上百个,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邻避效应处置不当

  近年来,我国养老设施建设进入邻避事件多发期。“邻避效应”引发的波澜接二连三。

  这里面既有专业知识匮乏、信息不对称、心存误解等原因,又有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加之可能存在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复杂交织,由于邻避效应应对不力、处置不当导致的邻避事件呈高发态势,且往往具有连锁反应和示范效应,严重透支政府公信力与项目业主信用,造成巨大社会经济损失。

  信任和沟通是关键

  “邻避效应的产生与化解,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梳理近年来国内养老机构邻避事件不难发现,公众沟通不足,是邻避项目工作的一个突出短板,也是邻避事件发酵的一个重要原因。

  邻避效应”往往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开放是最好的“化解剂”。不应以邻为壑,而应敞开大门、以邻为亲,毕竟百闻不如一见。要跳出“一闹就停”、“一停了之”的被动局面,以真诚态度、用心沟通,打消群众顾虑,项目才能顺利投入运营。

  破解邻避效应的途径

  1、加强信息公开

  俗话说,所有的恐惧都来源于未知。将信息公开的工作做到前面,事无巨细,开诚布公,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养老项目。

  “这个项目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只有风险,我凭什么要做出牺牲?”面对可能在自己周边环境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老百姓都会算一笔得失账。在个体得失的利益考量中,公众肯定都会掂量掂量“失去感”和“获得感”。所以公开决策、信息公开,加强科普,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协商,取得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2、邀请公众参与

  养老项目建设,事关公众切身权益,公众不能仅仅是“被告知”,更要被邀请参与到项目的决策、规划、选址和建设中来,如邀请意见领袖参观国内标杆项目等。

  在应对“邻避效应”相对成熟的国家,往往非常重视公众参与程序,一个项目上马之前要详细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并经过多方的博弈,在充分论证无害的基础上才建设,建成之后市民也可以随时监督。破解“邻避效应”的关键就是公开信息,并尽可能早地让利益相关市民参与到相关的建设包括前期的规划和后期的监督中,做到信息透明公开。

  3、用公益回馈居民

  应该注意到,利益冲突才是“邻避困局”的本质: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可能对部分人的生存权和环境权造成损害,所以才招致强烈反对。

  通过给当地民众一些“公益回馈”,有效消除养老设施常常遇到的“邻避效应”,最重要的是促使建设运营企业与设施周边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适当添加公共设施向周围居民开放,向周围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服务等等,增加设施周边居民对养老项目成效的获得感,间接提升周围社区的房价,使养老设施成为多方共赢的优质公共空间,也可以缓解“邻避效应”的矛盾。

  虽然各地的嵌入式养老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遭遇了诸多的困难,但不可忽视的是,各地都在最大程度地整合周边资源,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探索更具发展空间的新型养老模式,这也让很多老年人从中得到实惠。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