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
2018-06-25 13:29:06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吴鹏辉
收藏(0) 赞(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取得的了巨大的成绩。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开始逐年减少,养老问题开始突显,尤其是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全国老龄办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无子女老人、失独老人总数即将突破1亿,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以每年7.6万个数量持续增加,失独家庭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一.失独家庭养老的现状

  一是部分失独家庭收入单一,难以承担养自身的养老费用。很多失独家庭收入主要为工资性收入,当他们年较大退休后,收入明显减少,身体明显弱化,医疗性开支大幅上升,生活逐渐窘迫。和城镇相比,乡村的家庭收入更为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无法有效达到,失独老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只能依靠低保生活,如果遇到身体不多,生活不能自理时,生活将变得非常困难。

  二是公办养老院严重不足,民办养老院费用过高,失独老人难以入院养老。当前,公办养老院数量过少,且进入门槛过高,大部分失独老人常常无法进入,而民办养老院由于费用过高,管理服务不够规范,失独老人大都无法负担起高昴的费用。并且,很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而失独老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签字人”。因此,养老院怕担责任,不愿接收失独老人,也是失独老人入院养老难的原因之一。

  三是缺乏家庭的温暖,心理空虚和孤独,难以得到心理的慰籍。

  中国人绝大多数不相信神,他们靠代际传承来寄托希望,他们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大部分失独者害怕刺激,害怕孤独,害怕孤身一人或生病时无人看护,害怕将来无人送终,害怕没有尊严地死去或去世多日无人知晓。如何较解决好失独失独老人的精神困境与心理慰籍,也是我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二. 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难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经济救济,不断提高失独老人救助扶助标准,努力改善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

  2013年5月,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2016年,这一标准被统一为城乡每人每月34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为提高失独老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失独家庭和老人的一致欢迎。但是,针对失独家庭收入低、家庭结构脆弱,家庭养老困难等特点,这些救济措施依然显得过于微薄,难以使失独老人的经济困难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为此,国家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补贴标准,完善失独老人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失独老人的家庭经济收入能够达到或超过平均家庭收入,使失独老人具备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产的基本经济基础。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失独老人群体提供经济援助,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失独老人群体提供经济援助的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比如:可以将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失独老人群体提供经济援助的金额从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中进行税前扣除,以鼓励社会和个人投入到关心和帮助失独老人中来。

  二是加强组织扶持,建立针对失独老人的专门养老和保障机构或部门,使失独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失独老人最担心晚年保障问题,期望能够“抱团取暖、有人陪护、有人送终”。为此,政府可以牵头组建失独家庭养老院,或建立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部门,设立类似居委会的管理机构,使失独老人能够得到专门的养老机构管理,或在现有的养老和保障体系下开辟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供失独老人养老,给他们相对集中的特殊保障,使失独老人能够有组织、有依靠、有归宿、有保障。在那里,失独老人心思相通,困难相近,可以相互慰藉,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失独老人入住普通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时,因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对老人造成的不良的心理或情绪影响,降低老人的老年生活质量。比如,有个失独老人说:在普通养老院,其他老人都有儿女,出入院时都有儿女接送,都需要儿女签字,并时常还有儿女看望他们;而他们进养老院时,不仅手续上会遇到问题,还孤伶伶的一个人,看到别人的儿女都来看望自己父母,一家人高高兴兴、其乐融融,他们情绪上就受不了,每看到一次都是对他们心理的一次刺激和打击,因此常常很长时间心情都好不起来。对此,政府建立专门的失独老人养老机构或部门,也可以通过扶持性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机构或个人兴建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医疗养老机构,参照“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的养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失独老人安置到这些机构,使他们能够得到相对集中的照顾和帮助,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度过一个安详、快乐的晚年。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和帮助失独老人成立自助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切实帮助失独老人解决养老难题。由于经济原因、政策原因、个人生活习惯原因等等,致使一些失独老人不能或不愿进入养老院养老,他们更愿和少数几个志同合、脾气相投的老人相处,更愿意“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帮助这些老人成立自助养老、结伴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机构,从设立手续、运营资金、法律关系和纠纷处理等各个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鼓励和帮助他们成立互助式合作养老机构,尽可能的就近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2016年6月,河北衡水失独老人冯立柱成立了衡水特殊家庭互助关爱协会。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志愿者们为家乡衡水的失独家庭开展年夜饭、植树节、踏青、赏花、采摘、生日祝福等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活动,陪伴和帮助刚刚失去孩子的失独父母,探望病榻中失独老人,深得失独老人们的喜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济南市历下区县西巷社区积极探索失独老人居家养老,他们帮助 6户失独家庭申请低保,联系街道办为失独老人提供社工服务,每个月定期上门为失独家庭提供20个小时的家政服务,办理了“居家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定期上门给老人做检查,较好的解决了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在探索和推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中,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常常成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能否成功和持续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进一步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适龄男女生育两个孩子,积极支持和鼓励失独父母收养孩子,从根本上减少失独老人的产生。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开始实施,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为“独生子女政策”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由于“养儿防老”观念的不断淡化,扶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适龄男女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仅仅依靠“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引导作用已经比较有限,难以扭转少子化的趋势的继续发展。为此,应该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实践。首先,加大国家对生育服务的投入,积极推进全民免费生育服务,实行从孕前检查到产后恢复的一条龙全免费生育服务,努力降低孕产妇的生产成本,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质量。其次,加大国家对育儿的投入,积极推进儿童保健和保育工作,实行儿童全免费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普惠性的、全覆盖的幼儿保育机构,努力降低父母的育儿成本。同时,可以适时调整收养的相关规定,支持和鼓励失独父母收养孩子,尽可能为失独父母找到家庭的温暖提供条件和便利,尽可能的减少失独老人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