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在家遇险,这个设备可“一键呼救”,未来智慧养老还有哪些可能性?
2022-01-24 00:00:00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顾杰
收藏(0) 赞(0)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智慧养老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养老产业正从“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逐渐转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和平台化,有助于实现养老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匹配。


  多位代表委员调研后发现,对标老人实际的养老需求,不少智慧养老产品仍存在功能定位不够精准、终端平台服务不足等痛点问题,行业也面临着标准缺失、企业研发乏力等难点问题,亟须在政策层面进行规范引导。


  为老年群体提供“无声守护”


  “这种简便、实用而又‘无声’的守护,为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谈及去年在社区调研的经历时,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公室公共关系处处长潘晞晨对“智能水表救老人一命”的案例印象深刻。


  原来,这是一款可以实时监测老人家中用水情况的装置,一旦发现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街道的智能平台将自动生成案件,反馈给街道和居委。在这个案例中,工作人员赶往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已因生病不能下床多时。


  “类似这种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应当大力推广,多多试点。”潘晞晨代表的呼吁引起了多位与会人员的共鸣。大家认为,现在,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应用场景已相当丰富。比如智能监控等安防性产品、智能送餐车等服务型设备、辅助老人行走的功能型设备等。


  比如面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需求的“助老一键通”,无须购买养老设备,拿起话筒无须拨号,即可自动呼入“养老呼叫中心”,通过“快速绿色通道”的人工座席服务方式,响应老人的紧急救援、预约挂号、预约叫车、政策咨询等需求。


  养老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与上海严峻的老龄化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养老行业,劳动力的短缺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放眼未来,服务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或将更高。”市政协委员、上海金福养老院董事长徐兵说,不单纯依靠人力的智慧养老有助于解决机构或家庭养老人工成本高昂的问题。


  此外,与人力相比,智慧养老的应用凭借技术优势,能够为老人提供更科学安全的保障。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相对于人力,智慧养老产品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甚至可以做到全年无休,服务也便于管理,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管理等作用。


  技术赋能是为了精准匹配需求


  “真正的智慧养老包括很多方面,不仅限于某一款产品的概念。”在代表委员们看来,通过技术赋能,终端的平台化和智能化正成为未来养老的趋势,借助前端设备收集的信息以及终端平台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在上海“9073”养老模式下,大部分老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养老需求,仍可能面临不够精准的问题。比如,供餐无法满足老人的多样需求,餐食送到家已经冷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除养老资源缺乏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智能平台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黄发荣等市政协委员认为,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适当弥补养老服务资源的不足,如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送餐服务也可通过线上预订线下配送来完成,养老院或养老机构也可纳入平台,提供类似的多样化服务。


  上海市政协委员骆山鹰建议,建立养老服务需求对接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基础建设,为老人及智慧养老产业主体提供需求对接平台,平台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精神关爱、状态预警等方面信息的发布,并可基于个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市政协民革界别也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在上海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中增加专门的智慧养老板块,建立全市统一智慧养老平台,通过智慧养老信息归集,实现信息化数据在智慧产品购销,老人需求与供给方面的信息对称。


  平台的基础是数据,目前,各类智慧养老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接口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规范,数据处理和共享程度低,不同的产品与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大学教授任建兴建议,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参与智慧养老产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鼓励和扶持在养老服务管理领域开展有关标准化试点的示范。


  从“产品”到“产业”尚需努力


  产品和平台之外,智慧养老更是一项蕴藏着庞大需求的产业。但在代表委员们看来,目前相关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发展初期较低的服务利润也限制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动力。


  “在研发方面还是不够有序,有时企业往往一拥而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考虑实际的市场需求。”徐兵委员说,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也要研发接地气的产品,把产品做到位,市场的真实需求并不小。


  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从2020年起,上海已连续两年发布共两批次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引导社会各界和企业积极开发解决方案。去年8月出台的《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已明确,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开展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种应用场景试点,制订完善智慧养老相关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


  在市场上,一些智慧养老产品的售价并不便宜,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市政协民革界别在提案中指出,在智慧养老单项服务的费用方面,老人选择200元以内占比超过40%,而选择500元以上的约为22%。徐兵委员建议,加大对智慧养老产品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并通过政策优惠支持和价格引导,减少企业研发成本,在终端减少家庭负担。


  “要深化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关键。”在任建兴代表看来,这既包括掌握智慧技术的高素质服务人员,也包括具备创新技术、系统设计水平与管理能力的人才,他建议,推进数字健康、智慧养老等紧缺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建立智慧养老产业培养体系和人才资源库,要重视促进护理类人才与信息技术类人才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数字智慧养老人才的培养结构。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