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增多,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愈来愈高,对康复的期望愈来愈强,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也取得飞速进展。由此,康复治疗学专业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在供需之间补齐数量级落差。
【与发达国家相差10倍】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6.34%,其中5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近半数。
而另一方面,与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人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经系统训练培养出来的专业治疗师匮乏。我国康复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该数据则为5∶10万,两者相差12.5倍。就中国大陆地区来说,2015年卫生部推荐,通过康复认证者不应少于4万人,而当时通过者仅约1.4万人;2013年,上海地区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合计约每10万人口3.28个,远低于日本2009年统计的每10万人口42人。
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少为30至40万人。国家也规定各级医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据此测算国内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则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这已严重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
【医学教育体系朝阳专业】
康复治疗是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治疗学科,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有老年人、残疾人、运动损伤患者、工伤患者等。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获得国家高度支持,教育部2017年11月就提出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近年来尽管康复医学在我国快速发展,每年经正规培训毕业的本科专业康复治疗师仍供不应求,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就业市场。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保健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而就具体就业岗位而言,包括神经康复治疗师、心肺康复治疗师、骨科康复治疗师、运动损伤康复师、疼痛康复师、康复科研工作者、康复理疗师、康复耗材产品销售工程师等等。
可以说,康复治疗专业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朝阳专业,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和老年病群体不断增加,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并且,国内社区康复和农村卫生事业正在日益发展,我国将逐步建成约1万个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约8万个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医疗服务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将需要更大量的社区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教育需国际化】
作为学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校内拥有康复实训中心,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校外拥有5家附属医院、多所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其中包括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华山医院、华东医院、瑞金医院等30余家医疗机构、大型康复医疗器械和辅助器具生产企业。
根据“两校一市”教育综合改革,2018年该专业细分为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正常人体学、运动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物理治疗评定学、运动治疗学、骨骼肌肉系统物理治疗、神经系统物理治疗、心肺系统物理治疗和儿童物理治疗学等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由具有国际认证的物理治疗师授课,核心专业课由国际知名物理治疗专家授课。专兼教学团队中,包括20余名上海市行业兼职教师和10余名海外特聘师资。
康复治疗教育需要国际化,学院和与国外多所知名院校建有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先后派遣63名学生赴海外短期研修,足迹遍布日本、美国、芬兰、英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国。去年,与芬兰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签署互派留学生协议;今年与藤田医科大学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启动,首批9名学子赴日本校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