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4岁,是去年12月入住的;那边的韩阿婆是我远房亲戚,95岁,今年1月来的;韩阿婆的小姑子赵阿婆也跟过来了,她今年87岁……”近日,在闵行梅陇镇永联村吴介巷,在一栋民宅的客堂间里,唐引娟阿婆向记者介绍着身边的老人。除了跟着她入住的几位亲戚,其他老人也大多来自永联村,有一位孙阿婆还是唐阿婆宅基上的邻居,“在村里养老,乡里乡亲的,讲话也讲得拢”。
去年12月,梅陇镇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开业,成为闵行区首家农村自助互助养老机构,让老人在“不离乡土、不离亲情、不改变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享受专业化、品质化的集中养老服务。项目由村集体创办,规划28个床位,目前已入住12位老人,但意向客户远超现有床位数。
每月2800元到底高不高
据了解,梅陇镇永联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东面紧邻徐汇区,旁边挨着新梅工业区,全村户籍人口2200人,60岁以上老人630人。住在村里的,除了这些老人,就是大量外来租客。村民老龄化情况突出。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老人不愿离开老宅,又担心住养老院贵、有损子女颜面……近郊农村老人养老面临一系列问题。
这个长者照护之家就在吴介巷农宅中,由村集体回租村民一栋三层闲置小楼和几间辅助房,按养老机构设计标准进行改造。除了保留农宅风貌和乡土文化,项目还委托民营同康医院参与管理服务,有两位专业医疗人员常驻,为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兼顾日间照顾、老年助餐、邻里互助、志愿帮助等功能。为了尽可能降低老人们的入住费用,项目对吴介巷村民的收费标准是每月2800元,包括床位、吃饭、洗衣、护理等费用。
对农村老人来说,这个费用标准高不高?唐阿婆说,去年,老伴去世,她身体不好,无法一个人生活,但两个女儿住得远,平时还要上班、照顾小孩,她就主动提出入住养老院。去年底,听说吴介巷办了长者照护之家,两个女儿带母亲实地参观,大家都满意。于是,唐阿婆成了第一批入住的老人。不过,因为唐阿姨并非吴介巷村民,入住费用略高,每月3500元。“我的养老金每月3600元,家里86平方米房子挂牌出租,每月有3000元到3500元租金,所以不需要子女贴钱。”
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钱文才说,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最怕增加子女负担,而永联村不少老人已动迁,每月养老金2000多元。村里房屋紧俏,出租的话,10平方米的房间每月租金800元至900元,一栋农家小楼大约10个房间,租金可观,老人一旦入住养老机构,他们原先住的底楼两三个房间就可以空出来,也能换两三千元租金收入,支付养老机构费用足够了。
每月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为了方便老人们上下楼,长者照护之家的这栋三层小楼特地加装了电梯。走廊墙边安装了扶手,每个房间有两个床位,被子迭得整整齐齐,墙上还贴着老人外出游玩的照片。不管是房间还是卫生间,都整洁明亮,没有一丝异味。
主楼旁边分布着医疗站、助浴室、活动室、厨房、餐厅等,满足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平时,老人们洗澡都有护理员帮助。每位老人有什么慢性病、吃什么药,护士长潘飞英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老人们每月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包括义诊、健康讲座、自制汤圆、插花、画团扇等。
中午11时,老人们在护理员带领下,陆续前往餐厅用餐。当天中午的菜有红烧小排、炒蒜苗、炒冬瓜、番茄蛋汤。“每天菜式都不一样,很清爽,量也足。”正在吃饭的盛龙英阿婆说,自己今年82岁,一个月前带着52岁的儿子入住这里。几年前,儿子出车祸,腿脚不便,之前她在家烧饭照顾儿子,到了这里,省力多了,有护理员帮忙照顾,自己一边看着就行。84岁的张阿婆是吴介巷人,自家房子不远,儿子也住在旁边,但老俩口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我们身体不好,住这儿有人照顾,儿子看望也方便。”
推广吴介巷养老模式
永联村党总支书记吴子明说,目前这里已入住12个老人,日常工作人员7位,不谈前期投入近500万元,每月运营还要亏1万元左右,如果入住人数达到20人,就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若28个床位全部住满,会略有盈余,“但我们不是为了赚钱,主要为了让村民就地养老,生活称心,老有所乐”。
听说永联村办了长者照护之家,远近不少村纷纷前来考察,希望能复制这一养老模式。对此,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在之前的大调研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农村百姓的养老难题,所以筹建了吴介巷养老项目。今年,梅陇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吴介巷试点经验,在本镇农村化地区或农民相对集中地区,再建1到2家农村版长者照护之家,让生活在梅陇的农村老人分享地区发展成果,享受专业化、高品质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