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3.3开始,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跟往年一样,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各位代表委员,都把养老作为一项重要议题。
通过本文梳理一下今年两会代表们关于养老的部分提案和建议。
关注特殊群体养老
失独、独生子女、农村
全国人大代表刘英才建议:
提高失独老人救助扶助标准;
提高失独老人救助扶助标准;
鼓励和帮助失独老人成立自助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养老模式;
加强对失独家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活动;
加强鼓励和推广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
加强落实保障房优先安排。
赵峰等3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面对独生子女家庭护理照料患病父母的严峻问题,建议设立“独生子女照料护理假”,在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给予独生子女每年10-20天的照料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建议:
把农村闲置的、政府创办的养老机构进行整合,让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赋予其养老功能。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大多都有闲置床位,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床位短缺问题。大力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家庭病床应该列入医保报销范围,既方便老人就诊,也可节约大量医保资金,最终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养老行业发展建议
用地、开放、医养结合
区域一体化、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呼吁:
给予民营机构更多的支持政策,以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一是制定政策,严格区隔养老服务业用地与“养老地产”,对自持物业的民营养老服务企业,通过优惠价格提供“不可销售”的物业用地。允许分年度支付土地款。降低从业企业的财务门槛。给予贴息和低息贷款,减轻从业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是鼓励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机构,支持农民成为养老机构优先股股东并获取优先股股息,减少农民对经营业绩的担忧。
三是规费、水电、财税、医养结合、奖补等政策,对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一视同仁。
四是明确养老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全国人大代表刘艳建议:
①完善养老服务供给,健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合理配置服务资源;推进养老顾问制度建设。
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对需求评估、照顾管理、资源配置、服务链整合等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构建养老基本服务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管平台,形成基本养老服务综合数据库,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准数据,同时建设好养老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和管理机制。
③推进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加快智慧养老建设,通过人工智能等与养老产业的结合,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社会健康管理等,以资本带动创新,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探索破解养老难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仪爱文建议:
在医养结合方面应鼓励床位空置率较高的基层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医养结合”型机构,直接提供养老照料和医疗服务,拓宽“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渠道。
鼓励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规模较小且周边社区服务网络发达的养老机构,可与附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享医疗资源,形成流畅的双向转诊机制。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经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准入后可增设医疗机构。她还建议,在目前已构成的医联体模式下同时把养老机构纳入医联体。
鼓励规模较大的医院开设护理院、康复院,还可以通过多方联动、积分养老等方式拓展养老渠道;建议跟高校等科研资源合作推动养老服务的事业化、专业化、智能化、智慧化,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标准化的服务;同时应制定养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培训和执法。
全国政协委员黄绮建议:
长三角地区应当建设一个开放、交融的养老服务市场,打破区域市场壁垒,推动信用体系互认,养老信息畅通无阻,服务和数据共建共享,早日实现医保一卡通,养老补贴互相认可和流通,医疗急救系统能无缝对接有绿色通道等等,共同营造一个让老年人受益的制度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建议:
加强养老护理人才规划,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养老护理志愿服务队伍,营造尊重养老护理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及恢复护理员资格,建立护理员职称。
以上内容由阿沐摘录自各家媒体采访
非代表、委员完整提案、建议内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