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区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2020-01-10 10:13:44来源: 大江晚报 记者:汤荣汛
收藏(0) 赞(0)
  随着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现有的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我国剧增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则顺应时代潮流而生,正在成为养老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2020年3月1日,《芜湖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正式实施。继合肥、铜陵后,芜湖成为全省第三个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城市,此举意味着芜湖居家养老服务法治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那么,芜湖的养老服务业现状如何?近期,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走访了芜湖市民政部门、相关街道社区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对芜湖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芜湖市户籍人口388.8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76.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9.65%,远超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近年来,芜湖加大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上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107家,床位1.6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61家(含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床位1.2万张;社会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46家、床位0.4万张。建成了8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配餐、日托、保健康复等服务。市、区两级和部分县建立了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平台,为居家老年人及时提供各类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

  2014年,芜湖建成了市、区两级智能化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和信息平台,申请96365为全市居家养老特别服务号,建成了全市生活服务商数据库,规范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程序和标准。完善了智能化呼叫系统、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系统、电子服务券结算系统、服务商管理系统、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等多功能综合平台。

  截至目前,系统注册老人3.5万余户,为老人和居民提供呼叫服务50万余次,满意率达95%以上,在市区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展速度和服务质量都走在全省同行业前列。

  引进知名品牌在芜湖落地

  近年来,芜湖不断探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引进外地社区养老服务业知名品牌在芜湖落地。

  福州金太阳、南京丰华等已在芜湖正式运营,安徽浩研养老服务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引入台湾福乐多管理团队,建立大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内容涵盖中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信息平台、健康管理等方面,并向居家服务延伸。弋江区李巷社区、镜湖区教场东村、鸠江区湾里街道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均已委托社会组织管理运营。

  此外,芜湖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开展了延伸服务,向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三山长寿中心、鸠江区长寿源养老服务中心、芜湖县六郎镇慢城养老中心将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向社区养老服务延伸,为周边日间照料中心开展送餐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便利。浩研养老产业基地为大富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重型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并提供定期上门访视服务。

  传统观念成养老瓶颈问题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为养老应以家庭为单位,将老人送去养老就是不孝、不光彩的事。在老年人看来,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机构养老新的环境有顾虑,担心适应不了。国家统计局芜湖调查队在调研时也发现,芜湖社区养老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属于新兴养老模式,不如养老院被大众熟知,加上机构对自身宣传不够,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没有足够资金和能力宣传自己,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交流不畅。此外,社区养老的前期投资较大,收益回报率低,运营风险较大。如大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以来共投入400多万元,前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今年才实现收支平衡;养老院承担看护老人的风险较大,风险规避难度高。老人入院前都已签订相关责任风险合同及告知书,但一旦出现老人走失、突然摔跤等突发性状况,社区养老机构就面临巨大责任风险。

  社区养老机构人员不专业,主要表现在一线养老护理员普遍年龄高、文化程度低,并且受薪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观念的影响,养老护理员较难招聘且易于流失;培训方面,养老护理员还缺乏系统性护理知识培训。

  力促社区养老服务业更好发展

  如何才能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更好的发展呢?统计部门也给出了相关建议,如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信息平台服务供给方式。具体看,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低收入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架起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联系桥梁。

  此外,最好可以完成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在推进老旧居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中优先满足符合住房救助条件的老年人的基本住房安全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扶持。

  最后,着力人才培养,提升养老体系综合服务水平。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